<sub id="nptcd"><output id="nptcd"></output></sub>
  1. <optgroup id="nptcd"><strong id="nptcd"></strong></optgroup>
  2. <optgroup id="nptcd"></optgroup>
    <var id="nptcd"></var>

      深圳:0755-21675761、21675762
      傳真:0755-21675715-813
      郵箱:ping@izhuok.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茶光路1018號創客公館5樓501-503室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18年最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條件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深圳地區的科技型成長型企業,也可申請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當企業申請國家高新企業認定或者深圳高新企業認定超過三年時間,可以進行申請高新復審。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達到下列其中一項數量要求:1類知識產權(含發明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1件以上;B、2類知識產權(含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6件以上,其中外觀專利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主要是指: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法,經過研究與開發過程得到的工業設計。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企業科技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專門從事上述活動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術服務的,累計實際工作時間再183天以上的人員,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應按照獨立交易原則確定,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總額。)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主要產品(服務)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中,擁有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收入之和在企業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超過50%的產品(服務);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一)所得稅率優惠。高新企業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率,相當于在原來25%的基礎上降低了40%。
        (二)“兩免三減半”(取消)。原深圳特區以內,2008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人才安居購房補貼。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推薦一位本公司的深圳高層次人才申請獎勵補貼,補貼標準為:按上年度深圳商品房均價補助不分面積大小,龍華新區320W(100%配套),寶安區320W(100%配套),其他區域均160W。
        (四)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五)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允許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1、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2、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七)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后可享受各區相應認定補貼,如:龍華新區(高新復審10萬)、龍崗(高新復審10萬)各20萬,寶安10萬,南山區10萬,福田區15萬(高新復審5萬),光明新區、羅湖、坪山、鹽田30萬。
        (八)進入高新區股份代辦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最高180萬元資助。
        (九)高新企業認定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優先批準符合上市條件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
        (十)高新企業認定是申請各級相關政府資金的必備條件之一。
        (十一)高新企業可優先獲得辦公及工業用地的獲批。
        (十二)深圳市每年從債券發行總額中撥出20%的額度給符合發行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
        (十三)在2008-2020年,深圳將建成500萬-600萬平方米創新型產業用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十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將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科技研發管理水平,重視科技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能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有力的資質,極大地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無論是廣告宣傳還是產品招投標工程,都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十五)高新技術企業對于任何企業都是一個難得的國家級的資質認證,對依靠科技立身的企業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響力僅次于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注意事項: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需要提前6個月的前期輔導以及資料準備工作,請需要申請2018年第一批國家高新企業認定的企業盡快與我們聯系,以便能及時做好申請準備。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流程:
         
        (一)企業申請高新
        企業對照本辦法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注冊登記,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申請時提交下列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證明企業依法成立的相關注冊登記證件;
            3. 知識產權相關材料、科研項目立項證明、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等相關材料;
            4. 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指標、生產批文、認證認可和相關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相關材料;
            5. 企業職工和科技人員情況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和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專項審計或鑒證報告,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7.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專項審計報告必須是2017年指定的82家會計事務所);
            8. 近三個會計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二)專家組評審
        認定機構應在符合評審要求的專家中,隨機抽取組成專家組。專家組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評審,提出評審意見。
        (三)綜合審查認定
        認定機構結合專家組評審意見,對申請企業進行綜合審查,提出認定意見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企業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公示10個工作日,無異議的,予以備案,并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公告,由認定機構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異議的,由認定機構進行核實處理。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分標準:

        企業創新能力主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評價。各級指標均按整數打分,滿分為100分,綜合得分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為符合認定要求。四項指標分值結構詳見下表:

        高新技術企業評分指標

         1、 知識產權(≤30分)

        由技術專家對企業申報的知識產權是否符合《認定辦法》和《工作指引》要求,進行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價。
        高新企業認定評價指標
        1)技術的先進程度

         

              A. 高  (7-8分)     B. 較高(5-6分)

         

              C. 一般(3-4分)     D. 較低(1-2分)

         

              E. 無  (0分)

         

        2)對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

         

              A. 強  (7-8分)     B. 較強(5-6分)

         

              C. 一般(3-4分)    D. 較弱(1-2分)

         

              E. 無  (0分)

         

        3)知識產權數量

         

              A. 1項及以上(Ⅰ類)(7-8分)

         

              B. 5項及以上(Ⅱ類)(5-6分)    

         

              C. 3~4項(Ⅱ類)(3-4分)         

         

              D. 1~2項(Ⅱ類)(1-2分)

         

              E. 0項(0分)

         

        4)知識產權獲得方式

         

             A. 有自主研發            (1-6分)

         

             B. 僅有受讓、受贈和并購等(1-3分)

         

        5)企業參與編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的情況(此項為加分項,加分后“知識產權”總分不超過30分。相關標準、方法和規范須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認可。)

         

             A. 是(1-2分)

         

             B. 否(0分)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

        依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萍汲晒D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和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A. 轉化能力強,≥5項 (25-30分)

         

            B. 轉化能力較強,≥4項 (19-24分)

         

            C. 轉化能力一般,≥3項 (13-18分)

         

            D. 轉化能力較弱,≥2項 (7-12分)

         

            E. 轉化能力弱,≥1項 (1-6分)

         

            F. 轉化能力無,0項 (0分)

         

         

        3、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20分)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組織管理的總體情況,結合以下幾項評價,進行綜合打分。

        1)制定了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編制了研發費用輔助賬;(≤6分)

        2)設立了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產學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4分)

         

        4、 企業成長性(≤20分)

        由財務專家選取企業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等指標對企業成長性進行評價。企業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1)凈資產增長率

        凈資產增長率=1/2*(第二年末凈資產÷第一年末凈資產+第三年末凈資產÷第二年末凈資產)-1

        凈資產 = 資產總額 - 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應以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會計報表期末數為準。

         

        2)銷售收入增長率

        銷售收入增長率=1/2*(第二年銷售收入÷第一年銷售收入+第三年銷售收入÷第二年銷售收入)-1

        企業凈資產增長率或銷售收入增長率為負的,按0分計算。第一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后兩年計算;第二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0分計算。

         

        以上兩個指標分別對照下表評價檔次(ABCDEF)得出分值,兩項得分相加計算出企業成長性指標綜合得分。
        高新技術企業評分項
        2017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時間:


        第一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17年4月17日-5月13日
        第一批紙質材料受理時間:2017年4月17日-5月16日


        第二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17年6月15日-7月14日
        第二批紙質材料受理時間:2017年6月19日-7月17日

        第三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17年11月1日-11月12日
        第三批紙質材料受理時間:2017年11月1日-11月13日

        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時間:
        (一)第一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18年4月
        (二)第二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18年7月
        企業須在上述時間內完成相關申報手續,逾期申請將不予受理 :咨詢電話:0755-21675761。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一、電子信息

        二、生物與新醫藥

        三、航空航天

        四、新材料

        五、高技術服務

        六、新能源與節能

        七、資源與環境

        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一、電子信息

        (一)軟件

        1. 基礎軟件

        2. 嵌入式軟件

        3.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工程管理軟件

        4. 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件

        5. 圖形和圖像處理軟件

        6. 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

        7. 電子商務軟件

        8. 電子政務軟件

        9. 企業管理軟件

        10. 物聯網應用軟件

        11. 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軟件

        12. Web服務與集成軟件

         

        (二)微電子技術

        1. 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2. 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

        3. 集成電路封裝技術

        4. 集成電路測試技術 

        5.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工藝技術

        6. 集成光電子器件設計、制造與工藝技術

        (三)計算機產品及其網絡應用技術

        1. 計算機及終端設計與制造技術

        2. 計算機外圍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3. 網絡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4. 網絡應用技術 

        (四)通信技術

        1. 通信網絡技術

        2. 光傳輸系統技術

        3. 有線寬帶接入系統技術

        4. 移動通信系統技術 

        5. 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技術

        6. 衛星通信系統技術 

        7. 微波通信系統技術 

        8. 物聯網設備、部件及組網技術

        9. 電信網絡運營支撐管理技術 

        10. 電信網與互聯網增值業務應用技術

        (五)廣播影視技術

        1. 廣播電視節目采編播系統技術

        2. 廣播電視業務集成與支撐系統技術

        3. 有線傳輸與覆蓋系統技術

        4. 無線傳輸與覆蓋系統技術

        5. 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安全運行與維護系統技術

        6. 數字電影系統技術

        7. 數字電視終端技術

        8. 專業視頻應用服務平臺技術

        9. 音響、光盤技術

        (六)新型電子元器件

        1. 半導體發光技術

        2. 片式和集成無源元件

        3. 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4. 專用特種器件

        5. 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

        6. 中高檔機電組件

        7. 平板顯示器件

         

        (七)信息安全技術

        1. 密碼技術

        2. 認證授權技術

        3. 系統與軟件安全技術

        4. 網絡與通信安全技術

        5. 安全保密技術

        6. 安全測評技術

        7. 安全管理技術

        8. 應用安全技術

        * 低水平、應用前景不明的技術除外。

        (八)智能交通和軌道交通技術

        1. 交通控制與管理技術

        2. 交通基礎信息采集、處理技術

        3. 交通運輸運營管理技術

        4. 車、船載電子設備技術

        5. 軌道交通車輛及運行保障技術

        6. 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與服務技術

         

        二、生物與新醫藥

         

        (一)醫藥生物技術

        1. 新型疫苗

        2. 生物治療技術和基因工程藥物

        3. 快速生物檢測技術

        4. 生物大分子類藥物研發技術

        5. 天然藥物生物合成制備技術

        6. 生物分離介質、試劑、裝置及相關檢測技術

        (二)中藥、天然藥物

        1. 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保護技術

        2. 創新藥物研發技術

        3. 中成藥二次開發技術

        4. 中藥質控及有害物質檢測技術

         

        (三)化學藥研發技術

        1. 創新藥物技術

        2. 手性藥物創制技術

        3. 晶型藥物創制技術

        4. 國家基本藥物生產技術

        5. 國家基本藥物原料藥和重要中間體的技術

         

        (四)藥物新劑型與制劑創制技術

        1. 創新制劑技術

        2. 新型給藥制劑技術

        3. 制劑新輔料開發及生產技術

        4. 制藥裝備技術

         

        (五)醫療儀器、設備與醫學專用軟件

        1. 醫學影像診斷技術

        2. 新型治療、急救與康復技術

        3. 新型電生理檢測和監護技術

        4. 醫學檢驗技術及新設備

        5. 醫學專用網絡新型軟件

        6. 醫用探測及射線計量檢測技術

        (六)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

        1. 高效工業酶制備與生物催化技術

        2. 微生物發酵技術

        3. 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

        4. 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技術

        5. 食品安全生產與評價技術

        6.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 單純檢測技術應用除外。

        (七)農業生物技術

        1. 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2. 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

        3. 重大農林生物災害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4. 現代農業裝備與信息化技術

        5. 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術

        1. 飛行器

        2. 飛行器動力技術

        3. 飛行器系統技術  

        4. 飛行器制造與材料技術

        5. 空中管制技術

        6. 民航及通用航空運行保障技術

         

        (二)航天技術

        1. 衛星總體技術

        2. 運載火箭技術

        3. 衛星平臺技術

        4. 衛星有效載荷技術

        5. 航天測控技術

        6. 航天電子與航天材料制造技術

        7. 先進航天動力設計技術

        8. 衛星應用技術

        四、新材料

        (一)金屬材料

        1. 精品鋼材制備技術

        * 不符合能耗及環保標準的中小規模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鑄造技術;普通熱軋硅鋼、工/中頻感應爐生產的地條鋼、普碳鋼制備技術;常規用途的鋼材機加工技術除外。

        2. 鋁、銅、鎂、鈦合金清潔生產與深加工技術

        * 不符合能耗和環保標準的冶煉技術;常規鋁、銅、鎂、鈦合金生產與加工技術;常規電力、電工用金屬導線和電纜漆包線生產與加工技術;通用鋁建材和一般民用鋁制品生產與加工技術除外。

        3. 稀有、稀土金屬精深產品制備技術 

        * 普通玩具、音響、冶金機械等用NdFeB永磁體和初級出口磁體產品生產與加工技術;一般抗磨用途的硬質合金制品生產與加工技術除外。

        4. 納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 低壓水/氣自由式霧化粗粉制備技術;常規粉末冶金鐵/銅基通用機械零件生產技術;進口喂料常規不銹鋼、低合金鋼MIM零件生產技術;粗過濾用銅基等多孔元件生產技術除外。

        5. 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新材料制備技術 

        * 性能不可控的原位復合材料制備技術;常規顆粒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電弧/火焰噴涂、噴焊、鍍鋅、磷化、電鍍等常規表面處理技術除外。

        6. 半導體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 高污染、高能耗、低光電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用單晶、多晶硅制備加工技術除外。

        7. 電工、微電子和光電子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 常規鐵氧體、FeSiAl材料及制品、貴金屬漿料制備技術除外。

        8. 超導、高效能電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 

        * 常規鈷//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材料制備技術除外。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

        1. 結構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強化增韌技術 

        * 常規工藝成型的傳統結構陶瓷制備技術;擠出成型的蜂窩陶瓷蓄熱體制備技術;高耗能電熔及熔鑄材料制備技術;粘土磚、高鋁磚等傳統氧化物耐火材料制備技術;爐窯用常規澆注料制備技術除外。

        2. 功能陶瓷制備技術

        * 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鈹陶瓷基板制備技術除外。

        3. 功能玻璃制備技術

        * 用于功能玻璃生產的常規玻璃原材料制備技術除外。

        4. 節能與新能源用材料制備技術

        5. 環保及環境友好型材料技術

        * 強度低于15MPa的碳化硅陶瓷膜支撐體制備技術;擠出成型水處理用氧化鋁陶瓷支撐體制備技術除外。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

        2. 工程和特種工程塑料制備技術

        3. 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制備技術

        * 普通橡膠和僅以制品結構為特色的橡膠制備技術除外。

        4. 新型纖維及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制備技術;常規的非織造布、涂層布或壓層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產品生產技術等除外。

        5. 高分子材料制備及循環再利用技術

        * 50%以下填充聚烯烴普通改性材料(含崩解型材料)制備技術;淀粉填充聚烯烴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制備技術除外。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應用技術

        * 普通塑料和一般改性專用料加工技術;直接流延、吹塑、拉伸法塑料制品生產技術除外。

         

        (四)生物醫用材料

        1. 介入治療器具材料制備技術

        2. 心腦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備技術 

        3. 骨科內置物制備技術 

        4. 口腔材料制備技術

        5. 組織工程用材料制備技術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備技術

        7. 專用手術器械和材料制備技術

        8. 其他新型醫用材料及制備技術

         

        (五)精細和專用化學品

        1. 新型催化劑制備及應用技術

        2. 電子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

        3. 超細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

        * 常規的粉體材料制備技術除外。

        4. 精細化學品制備及應用技術

        *生物降解功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劑制備技術;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化學品制備技術除外。

        (六)與文化藝術產業相關的新材料

        1. 文化載體和介質新材料制備技術

        2. 藝術專用新材料制備技術

        3. 影視場景和舞臺專用新材料的加工生產技術

        4. 文化產品印刷新材料制備技術

        5. 文物保護新材料制備技術

        五、高技術服務

        (一)研發與設計服務

        1. 研發服務

        2. 設計服務

         

        (二)檢驗檢測認證與標準服務

        1. 檢驗檢測認證技術

        2. 標準化服務技術

        (三)信息技術服務

        1. 云計算服務技術

         基于IaaS模式、SaaS模式和PaaS模式等云計算平臺的運營服務技術。

        2. 數據服務技術

        3. 其他信息服務技術

        (四)高技術專業化服務

        (五)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服務

        (六)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技術

        1. 電子商務技術

        2.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

        * 只具有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系統、簡單研發設計與低水平的重復性服務技術除外。

        (七)城市管理與社會服務

        1. 智慧城市服務支撐技術

        2. 互聯網教育

        3. 健康管理

        4. 現代體育服務支撐技術

        * 一般體育產品生產開發和服務技術除外。

        (八)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1. 創作、設計與制作技術

        2. 傳播與展示技術

        * 院線利用相關技術進行服務除外。

        3. 文化遺產發現與再利用技術

        4. 運營與管理技術

        * 涉及色情、暴力、意識形態并造成文化侵蝕、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除外;票務公司利用相關技術提供送票服務的除外。

        六、新能源與節能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

        1. 太陽能

        * 簡單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封裝和低水平的重復性生產除外。

        2. 風能

        * 不滿足清潔生產要求的風電技術除外。

        3. 生物質能

        * 不滿足清潔生產要求的生物質燃燒技術除外。

        4. 地熱能、海洋能及運動能

        (二)核能及氫能

        1. 核能

        2. 氫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1. 高性能綠色電池(組)技術

        2. 新型動力電池(組)與儲能電池技術

        3. 燃料電池技術

        4. 超級電容器與熱電轉換技術

         

        (四)高效節能技術

        1. 工業節能技術

        2. 能量回收利用技術

        * 正常生產環節已回收利用技術和一般性高熱值燃氣發電技術除外。

        3. 蓄熱式燃燒技術   

        4. 輸配電系統優化技術

        5. 高溫熱泵技術

        6. 建筑節能技術

        7. 能源系統管理、優化與控制技術

        8. 節能監測技術 

        七、資源與環境

        (一)水污染控制與水資源利用技術

        1. 城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2. 工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3. 農業水污染控制技術

        4. 流域水污染治理與富營養化綜合控制技術

        5. 節水與非常規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6.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1. 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2. 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3. 工業爐窯污染防治技術

        4. 工業有害廢氣控制技術

        5. 有限空間空氣污染防治技術

         

        (三)固體廢棄物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

        1. 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置技術

        2.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

        3. 生活垃圾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4. 建筑垃圾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5. 有機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6. 社會源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術

        1. 噪聲、振動污染防治技術

        2. 核與輻射安全防治技術  

        (五)環境監測及環境事故應急處理技術

        1. 環境監測預警技術

        2. 應急環境監測技術

        3. 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4. 非常規污染物監測技術

        (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七)清潔生產技術

        1. 重污染行業生產過程中節水、減排及資源化關鍵技術

        2. 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3. 環保制造關鍵技術

        (八)資源勘查、高效開采與綜合利用技術

        1. 資源勘查開采技術

        2. 提高礦產資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礦、選礦技術

        3. 伴生有價元素的分選提取技術

        4. 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常規工藝技術裝備組合的“三廢”處理技術;簡單復配的水處理藥劑與絮凝劑生產技術;未通過安全評價的用于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菌劑、物種等技術;存在二次污染又缺乏解決途徑的技術除外。

        5. 放射性資源勘查開發技術

        6. 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7. 綠色礦山建設技術

        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一)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系統

        1. 現場總線與工業以太網技術

        2. 嵌入式系統技術

        3. 新一代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

        4. 制造執行系統(MES)技術

        * 不具有通用性的應用軟件除外。

        5. 工業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

        (二)安全生產技術

        1. 礦山安全生產技術

        2.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技術

        3. 其它事故防治及處置技術

        (三)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

        1. 新型傳感器

        * 采用傳統工藝且性能沒有提高的傳感器除外。

        2. 新型自動化儀器儀表

        * 技術含量低和精度低的傳統流量、溫度、物位、壓力計或變送器除外。

        3. 科學分析儀器/檢測儀器

        * 傳統的氣相色譜儀除外。

        4. 精確制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

        5. 微機電系統技術

        (四)先進制造工藝與裝備

        1. 高檔數控裝備與數控加工技術

        * 低端數控及應用系統除外。

        2. 機器人

        * 四自由度以下的低端機器人系統除外。

        3. 智能裝備驅動控制技術

        * 采用通用電機的普通調速系統除外。

        4. 特種加工技術

        5. 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相關技術

        6. 增材制造技術

        7. 高端裝備再制造技術

        (五)新型機械

        1. 機械基礎件及制造技術

        * 常規通用工藝技術,結構、性能、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沖壓模具除外。

        2. 通用機械裝備制造技術

        * 技術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機械裝備制造技術除外。

        3. 極端制造與專用機械裝備制造技術

        * 工作環境和技術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機械產品或裝備除外。

        4. 紡織及其他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技術

        * 普通紡織機械及檢測系統除外。

        (六)電力系統與設備

        1. 發電與儲能技術

        * 小型火力發電廠和小型水電站應用系統除外。

        2. 輸電技術

        * 傳統的輸電技術、常規的輸電設備除外。

        3. 配電與用電技術

        * 不具有通用性的技術與產品除外。

        4. 變電技術

        * 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常規的發、供、配電設備除外。

        5. 系統仿真與自動化技術

        * 不具有通用性的技術與產品除外。

        (七)汽車及軌道車輛相關技術

        1. 車用發動機及其相關技術

        * 技術性能一般的車用發動機技術除外。

        2. 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

        * 技術性能一般的汽車零部件技術除外。

        3.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

        4. 機動車及發動機先進設計、制造和測試平臺技術

        5. 軌道車輛及關鍵零部件技術

        (八)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技術

        1. 高技術船舶設計制造技術

        2. 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技術

        (九)傳統文化產業改造技術

        1. 樂器制造技術

        2. 印刷技術

      韩国演艺圈悲惨事件 国产精品_亚州中文av在线中_日本特级黄大片视频播放_亚洲AV美国AV
        <sub id="nptcd"><output id="nptcd"></output></sub>
      1. <optgroup id="nptcd"><strong id="nptcd"></strong></optgroup>
      2. <optgroup id="nptcd"></optgroup>
        <var id="nptcd"></var>